福书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GL百合

百感小集

时间:2023-06-23 10:20:12  来源:  作者:奶奶01234
《百感小集》 / 作者:奶奶01234
简介:百感人生演绎生活


敬告


(1)天才出于勤奋
爱迪生、莫伯桑、高士其,他们是被称为天才的大人物,人们无不称其伟大成果与杰出的贡献。

在赞叹之余,人们会深思这些佼佼者到底是不是天生的奇才,他们又何以成功,是否有成功的秘诀?

有人请教大发明家爱迪生成功的秘诀,爱迪生说:“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一分天才。”

这句名言是爱迪生几十年的实践结晶,名人们也都如此。

爱迪生,老师以其资质愚钝令其退学,但他刻苦钻研,终于成了大发明家。他持续工作三十四小时甚至三十六小时,仅研究灯丝耐热性就试验了一千六百多种材料。

莫泊桑写作十年,稿纸就有一人多高,终于写出了震惊了文坛的《羊脂球》。

我国的科普作家高士其四肢瘫痪仍数十年如一日,常从黄昏构思到深夜,又从深夜构思到黎明终于成功。

上述三个伟人,他们所走的道路是共同的——刻苦勤奋。

从他们的实践来看,天才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获得的,都靠一个“勤”字获得才能,成为能工巧匠。这里的“能”与“巧”是天才的组合体。

再者说,能与不能,拙与巧之间是辩证关系,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只要人们创造了适当的条件,二者之间可以转化,这转化的关键就是一个“勤”字,可见,“勤”是才能的基础,是获得天才的必由之路。

“勤”是一面镜子,高悬在成功的险峰口,它既可照出有志之士奋发图强锲而不舍的雄姿又可照出懦夫懒汉的醉生梦死裹足不前的丑态。

凡是在学业上事业上获得成功者,必做到“勤”,反之,就会变为愚钝事业无成。

这种情况也不乏其例。

方仲永,从小聪颖过人,挥笔诗成,可谓是先天的奇才。

可是后来他的父亲整天带着他“环拜于邑人”,不再学习,结果才智泯灭,沦为俗人庸才。

这从反面证明:天才出于勤奋。

天才出于勤奋,是千百年来人们实践的结晶,“书山有路勤为径”,这句名言脍炙人口,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这一点,这一点,也是伟人与凡人的分水岭。

伟人能做到,凡人做不到,即韩愈所言“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

勤奋来自于巨大的动力,像爱迪生、莫泊桑、高士其这样的伟人,他们之所以勤奋,这是因为他们立志并热爱自己的事业,他们能正确地对待人生,有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抱负。

勤奋也需要勇气,即要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的精神。

面对着浩瀚的知识海洋,是勇于破浪前进还是踌躇不前?

人们应该遵循马克思的教导“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叶剑英说的“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更激励人们刻苦学习。

勤奋也要有毅力,如果没有毅力,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三分钟热血,两分钟凝结,那么必将一事无成。

要是一时努力,一时勤奋,一时刻苦,这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但要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几十年如一日,就不是人人能做到的。

所以,必须有毅力。

勤奋还需要正确的态度,良好的学风,还要踏踏实实,谦虚谨慎,不耻下问,虚心求教,只有如此,才能成为天才。

(写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2)最初诗作


(3)文凭与水平
文凭,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知识程度的凭证;水平,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科学知识的深浅程度。

我们对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强调它们的有机统一。

翻开现实生活画卷,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文凭与水平是否一致,我们不能做出统一的答案。

有的人有文凭,也有与之吻合的真实水平;有的人虽有文凭,却没有与之相吻合的水平;也有的人没有文凭,却有真实的水平。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

一人真正的人,他通过刻苦的努力,学到了真实的本领,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获得了货真价实的文凭。

一个虚假的人,他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弄到了欺世盗名的文凭。

一个有理想的人,即使是没有进入学校的机缘但由于他刻苦努力自学成才,虽无文凭却有水平。

上述几种情况,我们主张文凭与水平的有机统一,否则,像南郭先生那样滥竽充数,没有真实水平,只是靠装、充、骗,欺世盗名,实在是对社会没有任何好处。

怎样对待文凭与水平,是每个人不能回避和忽视的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持正确态度。

我们正生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四化建设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来不得半点虚假。

社会主义,靠装,是装不出来的;靠骗,也是骗不出来的,只能靠实实在在的本领干出来。

如果一味地装与骗,必然违抗客观规律,使国民经济遭受损失,所以,我们要获得文凭与水平的统一。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

我们要脚踏实地,虚怀若谷,勤奋努力,刻苦攻关,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真实本领。

(写于七十年代末)

(4)元旦


(5)前进与改革
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地前进,而这前进的动力是什么呢?我觉得原因是多方面的,改革就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动力。

我们回顾一下几千年的历史,完全可以证实这一点。

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就是一次大改革,曾使秦国空前昌盛,为其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魏孝文帝的改革服饰,要求鲜卑族人讲汉话,改汉姓,与汉通婚等措施的改革,同样也使北魏空前强盛。

宋代的王安石变法,更是一次大改革,使北宋王朝出现繁荣昌盛的局面。

所以说,只有改革,社会才能不断发展,人类才能不断进步。

如今,我国正处于四化建设时期,同样也需要改革。

十年的特殊时期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及其他方面都造成了巨大损失,尤其是国民经济几乎濒临崩溃的边缘。

以邓老为首的党中央决心率领亿万人民振兴中华,使我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阔步前进。

为此,就必须改革。

我们的党怎样做的呢?

在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使农业生产日益提高;在工商业实行新政策,促进了工商业的发达,使之出现了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这一切,无不说明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一大动力。

从政治体制上看,一个国家治理天下,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政策。

时代总是不断地变化,治国的政策也要随之改变。

先人们的治国政策是根据当时的历史和社会条件而制定的,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是适合的,起到了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

但我们后人的情况与先人不同,如果后人不结合现实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一味地因循守旧,那么,后人就会处处碰壁,就会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就会遏止社会的发展和前进。

正如古人说言:“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前进与改革的密切关系。就是说,人类社会的前进离不开改革,改革是人类社会前进不可缺少的一大动力。

做为八十年代的中国人来说,必须明白这一点。

我们要拥护改革,也要积极进行改革,决不能墨守成规,反对改革,破坏改革,我们要紧跟党中央,在大改革的洪流中破浪前进!

(6)四首古诗


(7)足迹
天空,湛蓝湛蓝的,一轮鲜而亮的红日镶嵌在那纯然一色的天幕上。

地上,一片洁白。

这红、蓝、白三色构成一副绝妙的图画,是那么纯净透明,真令人心醉神迷,忘乎所以了。

“妈妈,我饿了。”一声清脆的童音打碎了我的迷梦,我猛然想起该去取柴火煮饭。

唉,今天睡过头了,九点钟才起来,怪不得小迪迪喊饿了呢。

我走到兔笼前,忽然看到地上有几个清晰的脚印,难道有小偷?

我仔细地一看,原来是迪迪的爸爸汉奇的足迹。

我顺着足迹朝院门走去,又发现另一种足迹,比汉奇的足迹小一点,但足迹的形态是一致的:公安战士特制鞋的足迹,这足迹留在院子里,人怎么不见影?

一连五天不见汉奇的影子,也没有一个口信儿.其实,何尝是五天,前前后后已经十几天了.十几年来汉奇总是这么失踪,我早已司空见惯毫不在意了。

又过一周,半夜,我睡得迷迷糊糊,听见敲门声。

开门时,我习惯地问:“谁呀?”

“鬼。”我的“鬼”终于回家了,这“鬼”的称号还有一个来历呢。

记得十三年前的一个深冬夜晚,我酣睡入梦,忽然听见敲门声,我心中很害怕,因汉奇到到公安局工作不到一年,经常半夜三更回家,我胆儿又小,总是害怕,每次开门我总是问“谁呀?”

时间一长,汉奇就不耐烦了,开口答到道“鬼!”我乍听感到不是味儿,后来一想,他也确实有点儿像鬼,来无影去无踪的,于是,我就叫他“鬼”了,他呢,也就欣然接受了。

汉奇进屋以后,我故意绷着脸,郑重地说道:“福尔摩斯先生,想必是你侦破一桩大案,凯旋归来了?”

汉奇也回敬道:“教授,遗憾得很,凶杀案还没有侦破,中道还家门,向您汇报。”

我一听,气早就云消雾散了,诧异地问道:“什么,凶杀案?杀谁,怎么回事?”

汉奇看着我瞪得圆溜溜的眼睛说:“是的,你听我慢慢地给你道来。”

于是,汉奇的脸又严肃起来。

原来,汉奇从加萨县回来和领导汇报就回家了。

他走进院子,习惯地走到兔笼前看看小白兔,小白兔也真叫人喜欢,除了一双红红的眼睛外,全身雪白雪白的,两只长长的耳朵竖竖着,吃起东西小嘴不断地颤动。

汉奇用小木棍儿撩拨小白兔,小白兔并不害怕惊恐,反而一口咬住小木棍儿和主人撒起娇来。

汉奇正逗得起劲儿,忽然听见一声声急促的脚步声,接着就听背后有人说道:“三哥,有人被杀了,局长叫你马上去现场!”

汉奇回转头来,见是局里的小刘,马上问:“在什么地方?”

小刘说:“在城北大坝下。”

汉奇一挥手说:“走!”

从现场回来已是第二天早晨。

汉奇两眼充满了血丝,可他一点儿也不觉得困,那具仰卧在大坝下面的青年男尸时时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死者的脸已被砸烂无法辨认清楚,而且还压着一块大石头。

汉奇的心情非常沉重。

他再一次地感到公安战士责任的重大。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破案,而且要尽快人民的生命安全!

可是,眼下的案情毫无线索,现场除了一具僵尸和一块大石头外,就没有一点儿蛛丝马迹。

死者身上没有任何证件。既不知死者是谁又不知凶手去向。

自己是治安组组长,对这个无头绪的凶杀案怎么办呢?

汉奇苦苦地思索着。最后,他理出头绪,决定先查清死者的身份,再追查凶手。

为了查清死者究竟是谁,首先解剖尸体。

经法医解剖后,发现死者胃里有完好无损的饭菜,表明死者是本地人或死前就在本地活动的。

汉奇请示局长同意后,把全组同志分散到各街各生产队去调查,深入群众以得到他们的帮助。

他们走东街串西屯,足迹遍布全城,可三天来毫无线索。

第四天,汉奇走到城南老韩家。

家里只有一个老头,卧病在床。

老人听了汉奇的讲述后,觉得有点儿像自己的儿子韩迎祥。

汉奇立刻用自行车把老人驮到局里辨认,死者脸上是看不清了,但形貌与衣着都对,老韩头又看到死者脚上的伤疤时,确认是自己的儿子就大哭起来。

老人的哭声撕心裂肺,声声如钢刀一般扎在汉奇的心上。

他的脸色异常,是痛楚,是愤怒……

死者的身份搞清楚了,但他被谁所杀,为什么被杀,这又是一个迷。

汉奇从老韩头嘴里知道韩迎祥在一个月前去吉林大安县妹妹家串门,家里只知道他去但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的。

要搞清这些问题,只有去吉林大安县韩迎祥妹妹家调查了。

我听完汉奇的讲述后,感到死者的悲惨,凶手的残忍,心中无比愤怒。

我理解了汉奇为什么只在院子里留下了足迹而不进家门。

我也深深地知道汉奇工作起来就是无休无止,无家无己。

我的目光不由得落在汉奇的脸上,只见他那双不太大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仍然是那么明亮、敏锐、刚毅。

他那微微鬈曲的头发整整齐齐地贴在方正的头上,显得那么干练、精悍。
腐书网:www.fushuwang.org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